——传统文化中应该知晓的典故1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或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是一则幽默的故事,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像天空中的星月、太阳,熠熠生辉,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如果不掌握它们,我们的学习和领悟就可能失去灵光。
一个中小学学的学生,不知道典故,就很难理解语言、文学,更可能是考试的障碍;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不知道典故,就很难理解语言、文化,缺乏底蕴。
在此,我们今天介绍典故高山流水。
【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是当时著名的琴师,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伯牙年轻时候,聪颖好学,拜高人为师,弹琴能弹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一夜,伯牙乘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走出船,但见一樵夫正站在岸边。那人带着斗笠,披着蓑衣,背着扁担,对他赞赏。
他兴致勃勃地请樵夫上船,请教尊姓大名,知道此人是钟子期。为他演奏。
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便赞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是:太棒了!雄伟高大啊,好象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赞美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意思是:太棒了!盛大啊,像江河流淌!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者钟子期也!”
据说,钟子期能把俞伯牙曲中演奏的意象说得穷极通透。看来这不是一般的知音,这个世界上即使亲如父子,密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相知啊?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悲痛欲绝,不再弹琴。
这里,我们除了感激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美丽故事之外,遗憾的就是我们无法欣赏到俞伯牙的琴声,那个时代太落伍了,那声音竟无储存!
这一段千古佳话,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主要是含义太丰厚了,给人的启迪和想象太多,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1)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
(2)佳话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
(3)这佳话被文人用来表达希望遇到像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明主(领导),从而一展胸中所学。
如此丰厚的蕴含,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共鸣,就在此情理之中。
【词语】
伯牙鼓琴 伯牙琴 伯牙弦 伯牙曲 牙弦 流水琴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流水高山 高山深水 水深山峨 流水 钟期听 钟期耳 钟期 子期 尚音 知音
【例句】
1.“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在《小重山》
2.“《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
3.“当时朱弦写心曲,果在高山深水间。”
——宋诗人黄庭坚《再答明略》
4.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魏晋曹丕的《与吴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