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设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军人以志愿军的身份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总指挥首选粟裕,次选林彪,但最后挂帅的是临危受命的52岁彭德怀彭大将军。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是麦克阿瑟。
因为麦克阿瑟四败,气得杜鲁门(美国第33任总统,他之前的罗斯福总统突发脑溢血病逝,他刚当了82天副总统,临危受命),把他撤职了,换上了著名的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他主要打的是第五次战役。之后又换上了西点军校出身的克拉克成为联合国军最后一位总司令。他主要打的是上甘岭战役,在停火协议上签字的也是他。他的名言是:我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在胜利协议上签字的司令。
第一阶段的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原因:阻止“联合国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作用:挫败敌军进攻,稳定朝鲜战局。
温井战役:温井战役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1950年10月25日晚,第四十军老军长韩先楚赶赴战场,直接指挥温井战役,当时的对手是南朝鲜军队,这是新中国诞生后,中韩两国陆军的第一次正面接触。 志愿军抢占先机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发现敌军后突然向敌军发起猛攻,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将其全部歼灭。在26日凌晨,第四十军攻占温井,打败了敌军将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首战告捷。让世界开始重视志愿军,后来把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云山之战:1950年11月1日开始至3日结束,是中美王牌军的首次对决。是世界战争史上中美陆军精锐之师的首次对撞。志愿军在云山地区成功击败了美军,展现了近战夜战的优势。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
原因:反击“联合国军”的圣诞节攻势。
作用:彻底扭转战局,迫使敌军退至三八线以南。
长津湖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至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第10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三所里阻击战:发生在1950年11月,志愿军在三所里地区成功切断了美军的退路,对美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松骨峰战斗:作为三所里阻击战的一部分,志愿军在松骨峰地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
原因:突破“三八线”,进一步扩大战果。
作用:成功收复汉城,迫使敌军撤退。
高阳追击战: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开始。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
原因:抵御“联合国军”的反扑,稳定战线。
作用:志愿军损失较大,但歼敌八万余人,遏制敌军北进。
春城战役:发生在1951年,志愿军与美军第7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成功攻占了春城地区。
汉江南岸阻击战:血战汉江(1951年1月25日至2月16日):志愿军在汉江南岸成功阻挡了联合国军的进攻。
横城反击战:1951年2月11~13日,在朝鲜横城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反击战。
砥平里战斗:1951年2月13日,志愿军与美法联军进行殊死搏斗,敌人凭借强大的地空火力支援,给志愿军造成5000余人的伤亡代价,而联军死亡人数只有不到400人。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
原因: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
作用:规模最大的战役,为停战谈判创造条件。
雪马里围歼战:1951年4月23日,志愿军全歼英军150年历史的王牌部队格劳斯特营,由于美总指挥失当,英国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进一步加深了美英之间的矛盾。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1951年5月至6月,志愿军在铁原地区成功阻击了美军的进攻,为后续战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阶段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
马良山战役:1951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组织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坦克兵和工兵的协同作战。
上甘岭战役:这是朝鲜战争中最具标志性的一场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为争夺阵地,反复激战,最终守住了上甘岭地区这一重要战略高地。(立国之战)
金城之战:发生在1953年7月13~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在地面火力上超越敌军压制敌人的唯一战役。面对联军的撤退和停战谈判的进行,南朝鲜的李承晚不愿停战,强扣释放俘虏。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要的一笔,打出了轻步兵的巅峰,轻步兵就是天下第一。之后谁也不敢再小看我们,三三制战斗小组让敌人胆寒,打出了气势,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也成为我们的“立国之战”。
英雄人物:
第一位杨根思:他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兴,生前曾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率全排击退美军8次进攻,只剩他和一受伤士兵。他下令让受伤士兵撤离。
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喊着:向我开炮!拿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以杨根思为原型人物的。
第二位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生前曾任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通讯员。
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堵住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战后表现方面,赐予黄继光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我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
第三位解秀梅:她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1932年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志愿军第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
1951年11月30日,忽然9架敌机从天而降,对我军后方医院,狂轰滥炸,她得知,605团排长李永华因伤重没有出来,她冲进火海救出李永华。一路用身体做掩护,把战友转移到安全地方,事后因为冒死解救伤员,被授予一等功,称为女兵心目中的偶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就是谢秀梅。
第四位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1926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第五位 杨育才:一级战斗英雄,1926年出生于陕西省汉中,生前曾任,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副团长、副师长等职。
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侦察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主人公严伟才的原型就是他。
第六位 孙占元,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后,孙占元作为排长,领导士兵们进行了反击。在敌人的猛烈轰炸下,他失去了双腿,但他却坚定地留在岗位,勇敢地指挥作战。在战斗达到高潮时,他利用机枪进行掩护,一举摧毁了敌军的三个火力点。
尽管战友们在此过程中牺牲了几人,但他仍然面对危险毫不退缩,用碉堡支起机枪,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两次冲击。直至弹药用尽,他才忍痛解开敌人尸体上的手雷,与冲上阵地的敌军同归于尽。那时的他,只有27岁。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他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方面特别赠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总结: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在坚守1071高地的小高岭战役中,率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抱起5公斤的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是全国唯二的特等英雄,另一位是黄继光,但他是追授的。
上甘岭战役中,15军及军长秦基伟一战成名,名垂青史。上甘岭战役也因此被称为我国的“立国之战”。
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都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黄继光是追授的特等英雄;邱少云和孙占元都是一级英雄。他们的遗骸都被迎回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