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民俗的节令安排,明天农历二十三日就是北方的小年,后天二十四日则是南方的小年。
无论信奉哪一天小年,南北方的习俗中,都有祭祀灶王爷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要祭祀灶王爷呢?
实际上祭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过年。按当前流行的话说,就是送灶王爷上天述职汇报工作。
因为灶王爷是玉帝派下来的,他的职责在《礼记·记法》中讲得很清楚:“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
意思是说,灶王爷居住人间,它的工作是监察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把人们的过错和问题向玉帝报告。
类似于古时的钦差大臣或现在的巡视员角色,专司下情上传,下情上达的职责。
传说灶王有两个罐子。一个善罐,专装人们的善举好事。一个恶罐,专装人们的恶行坏事。
记事的时间长度是一年。所以,孔子也忌讳灶王爷。他告诉弟子们,“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意思是说,与其供奉家神,还不如供奉灶神。可见灶王爷的地位与重要。
因此,一年一度之间,人们希望灶王爷要“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所以,祭灶一定要摆设糖果类贡品,把灶王爷的嘴甜得美滋滋的,以便多讲好话,不讲坏话。有点小恩小惠的意思。

第二,灶王爷是谁?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
有人说是祝融。因为他是我国神话中的火神,而火在农耕社会里,作用极为重要,代表着文明与进步,我是赞成此观点的。
而且《周礼说》中也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国语·郑语》也说:“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所有这些历史记载,都印证了灶神是祝融的说法。
当然,也有人说是炎帝或黄帝。 如《事物原会》一书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认为灶神是黄帝死后的神灵形态。
而《淮南子·泛论篇》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此两种说法相互矛盾,不足采信。
更离奇的是民间传说,认为灶神是张子郭。
张子郭何许人也?相传是一个沉醉烟花柳巷的浪荡公子,休妻娶妓,嫖赌败家,以至流落街头,最后投火自尽。
结果,人们念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给他封了一个“灶神”。
此故事来源于《酉阳杂俎》,显然是小说家的虚构,不可采信。

第三,如何祭灶?
一是精心筹备各种祭品。祭品要突出甜甜蜜蜜的主题
1、糖类:
如元宝糖、米花糖、棉花糖、芝麻糖、麦芽糖等各种各样的粘粘乎乎、甜甜蜜蜜的软糖,让灶王爷感到人间的温暖与甜蜜,以便上天说好事,坏事丢一边。
2、饼类
主要是南瓜饼、糯米饼、面饼以及芋头、淮山饼等等,以家庭自制的为好。
3、糕点类
主要是绿豆糕、米糕、桂花糕、马蹄糕、糯米糕以及发糕、糍粑等。
4、酒水类
酒类一般用散装的低度米酒、黄酒或葡萄类红酒就行。
没有酒类贡品,也可以用各种饮料代替,古时候的人一般多用清水,也就是井水、泉水,现代人也可以用白开水、茶水代替,主要是突出虔诚之心就好。
5
纸香类
一般祭祀用的纸钱和香烛就行。钱纸一沓,十几张或几十张消化,香烛三具点燃。
6
祭具类
酒杯三只,碗筷三副备用。

二是要诚心祭祀。祭祀一定要体现虔诚之心。
1、祭品以双数为好,一般六至十二个祭碟。
2、祭前最好洗手、漱口,讲究诚心诚意。
3、有火塘的,直接在火塘供奉,没有火塘的,在贴有灶神和纸马的地方开祭。或者在餐厅也行。
4、祭品以素食为主,切忌荤菜。因为无论是二十三日,还是二十四日,灶王爷忌讳杀生,因此,不能供奉鸡鸭。但猪头和鱼可以例外。
5、
祭祀的时候,一定是男性祭拜,行跪拜之礼。女同志原则上不参与。因为汉族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风习,故祭灶仅限男子。
6、
祭祀的时候,让小孩子捧一只公鸡在侧,名为“马”。白公鸡就叫“白马”,红公鸡就是“红马”,供灶王爷上天骑用。
7、
祭祀结束后,一定要烧掉去年贴的灶神和纸马。记得把糖果等供品分送老人、小孩等家人食用。“吃了祭灶果,家人平安过”,以讨吉利之言。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把祭祀的话讲好?
开祭的时候,男主祭一定要在心中默默祈祷,那么该讲什么话呢?下面,我把民俗专家口口相传下来的祭祀语言,抄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灶王爷啊灶王爷!感谢您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真心照顾!一年以来,在您的关照下,我们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庭和睦,社会安宁,人们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因此,您到了天上以后,一定要传好话没传丑话,要多讲好事,没讲坏事。我们没有做好的地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会把它做得更好!
今天送您到天上去过年,祝愿您顺风顺水!一路平安!等过完年以后,三十日的晚上,我们全家再隆重地把您接回我家。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您继续保佑我们家风调雨顺!家业兴旺!万事如意!健康平安!
升壶!鸣炮!请灶王爷喝酒!